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题画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的诗
题画菊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题画菊译文及注释
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悦,觉得与众不同。
更不同的是菊花宁愿保留芬芳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
关于秋天的诗
-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愁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愁能言,肠中车轮转。
-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酬刘柴桑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
秋怀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
悼室人诗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结眉向珠网。沥思视青苔。鬂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
秋至怀归诗
怅然集汉北。还望岨山田。沄沄百重壑。参差万里山。楚关带秦陇。荆云冠吴烟。草色敛穷水。木叶变长川。秋至帝子降。客人伤婵娟。试访淮海使。归路成数千。蓬驱未止极。旌心徒自悬。若华想无慰。忧至定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