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方 简介

宋德方 sòng dé fāng
元代诗人
(1183—1247)蒙古莱州(今山东掖县)人,字广道,号披云子。尝从丘处机西游。隐居太原昊天观,凿石洞七龛,有石刻像,自作赞。元初,赠元通披云真人。
本名 | 宋德方 | 别名 | |
字号 | 所处时代 | 元代 |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 | 莱州掖城 | |
出生时间 | 去世时间 | 1247 | |
主要作品 | 《雨霖铃·金莲七朵》、《雨霖铃·高山流水》、《雨霖铃同前案此首未注名,但其前一首则注》、《雨霖铃鸣鹤余音卷一》 | ||
主要成就 |
同期其他诗人
-
郑光祖
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行端
(1254—1341)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宋德方很小就从刘长生为道士,继而师事丘处机,是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随丘处机西游大雪山晋见成吉思汗的十八人之一。西游归来后,随丘处机驻燕京(今北京)之长春宫,为教门提点。元太宗九年(1237年),遵其师丘处机的遗志和嘱托,来到平阳玄都观,总管刊刻《玄都道藏》,他亲历晋地的管州(今静乐县),上党、太原、晋南等地,搜罗亡佚,历时近十年,刊成全藏。又在莱州神山开九阴洞,建立道教言观,成为一代有影响的道教宗师,被尊为“天师”。乃马真后称制三年(1244年),即《玄都道藏》大功告成之时,被赐号“玄都至道真人”。至元七年(1270年),即他辞世后二十三年被追赠为“玄通弘教披云真人”。著有《乐全前后二集》。
人物生平
清虚大师宋德方字广道,莱州掖城人。先世以积善见称。初生之时,里人见其家祥光照彻,时大定癸卯岁(1183)八月一日也,仅能言便好读书,颖悟强记,识者谓是夙性薰习故在。年十二,问其母曰:人有死可得免乎?母曰:汝问神仙刘真人去。时长生刘宗师阐教于武官,于是师明日径往。长生一见,爱其骨格清秀,音吐不凡,留侍几杖,于洒扫应对之间,愤悱郁积之地,投以正法而启发之。师既得指授,朝夕充养,未始少息,后得度于玉阳,占道士籍。迨长生仙去,事长春宗师于栖霞。儒经道典,如:易,老,中庸,大学,庄,列等书尤所酷好。虽诗,书,子史亦罔不涉躐,于中采其穷理尽性之学,涵泳践履,潜通默识,光明洞达,动与之会,其日新之美,固已不可掩矣。庚辰春(1220)正月,元太祖遣近侍刘仲禄,起长春于东海之滨,选其可以侍行者一十八人,师其一也。还燕,住长春宫,是时从长春之众皆躬勤劳,师独泰然,以琴书自娱。有评之于长春者,长春拒之曰:汝等勿呶呶,斯人已后扶宗翊教之事业,汝等皆不可及。长春亦尝私谓师曰:汝缘当在西南。师因语及道经泯灭宜为恢复之事。长春曰:兹事体甚大,我则不暇兼,冥冥中自有主之者,他日尔当任之。仍授以披云子号。及长春羽化,清和嗣典教事,令师提点教门,一举一动,无偏私而有规制,内外道流莫不心服。癸巳(1233)大丞相胡天禄,时行台河东,请主醮事。甲午(1234)游太原西山,得古昊天观故址,有二石洞,皆道像俨存,壁间有“宋童”二字。师修葺三年,殿阁峥嵘,金碧丹雘。丁酉(1237)复主平阳醮事,因于玄都观思及长春昔日堂下有“藏经大事我则不暇他日汝其任之”及“汝缘当在西南”之语。私念,长春君以神化天运之力,发而为前知之妙,凡有言之于其先,莫不应之于其后。遂与门下通真子秦志安等谋为锓木流布之计。丞相胡公闻而悦之,倾白金千两以为创始之费。即授之通真子于平阳玄都观总其事至事成之日。又于莱州神山开九阳洞及建立宫观,自燕至秦晋凡四十余区。辛丑(1241)会葬重阳于祖庵。癸卯(1243)自甘棠来永乐镇拜谒纯阳祠,见其荒芜狭隘,师乃招集道众住持。后虽经真常李公奏请朝命大行兴建,师实为之张本。甲辰(1244)春来终南祖庭应皇子阔端大王醮事,醮竟例赐“玄都至道真人”号。是时藏经胜缘俱已断手,闲居雪堂,日与耆年宿德相会谈道。丁未(1247)冬十月十有一日,沐浴更衣,示微疾而逝于所居待鹤亭,春秋六十有五。葬于宫之仙蜕园。平生所作诗文目曰《乐全前后二集》行于世。戊申(1248)冬,门人迁仙柩于河东永乐镇纯阳宫葬之。至元庚午岁(1270)春三月圣旨追赠“通玄弘教披云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赠“玄都至道崇文明化大真人”。
促进道教发展
道教自汉、魏之际产生以来,至唐宋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整个唐代除武则天改唐为周期间规定佛教居道教之上外,其余帝王都十分推崇道教,均饵服道士金丹,这样,道教几成为国教。晋地是李唐五朝发迹之地,道教在这里颇为盛行。道观也较多。宋代道教仍延续着唐代的繁荣。元代道教分全真道(北派)和正一道(南派)两大派别。全真道亦名全真教,是由王重阳蕴育于陕西终南山,发动于山东昆嵛山一带,著名弟子有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等七人,史称全真道北七真,全真教由这七个知名道士,传播于北方各地。
龙门派创始人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十九岁在昆嵛山拜王重阳为师出家为道士,为龙门派创始人,后又返回故里栖霞传道设教,建太虚观,雄威肃穆,被视为东方道林之冠,引起金五朝统治者的重视及达官贵人的敬奉。时宋、金、蒙古争战北方,逐鹿中原。丘处机声望轰动海内,宋、金、蒙古三帝争相结纳,宋宁宗、金宣宗先后相召,丘处机皆辞不赴。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冬,成吉思汗在西域亲政,自奈蛮国遣使召请,丘处机毅然应命,翌年,率弟子宋德方等十八人前往。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成吉思汗在大雪山十分隆重地接见了丘处机、宋德方等师徒一行。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大为赞赏,以“神仙”、“大宗师”之尊号赐丘处机。后丘处机应行省之请,往住燕京太极宫(后改为长春宫),又被赐予万寿山太液池(后改为万寿宫),成吉思汗还赐以金虎符,让其掌管天下道事,许以自由行使特权,从而长春宫成为北方道教中心,全真教达到了一个极盛时期。此时,宋德方正以丘处机大弟子的身份在长春宫从事道事活动,是一个显要人物。宋德方个人师承关系如下:王喆重阳——丘处机长春——宋德方披云——秦志安通真。贡献
宋德方主持刊行的《玄都宝藏》,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业绩,也是他对中国道教文化的最重要贡献。道教典籍的雕板,始于五代,而全藏付刊,则在宋代徽宗的政和年间。从政和道藏的经板,至金代尚存,但已残阙。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孙明道刊成《大金玄都宝藏》,泰和二年(1202)在燕京的天长观毁于火,经板被焚,在金末,各处道教亦多毁于兵火。元初,由于全国形成统一局面,又由于全真道处于鼎盛期,道教上层人物酝酿着整理辑刻道家典籍。丘处机在世时,就曾言及“自己无暇,他日宋德方当此任”之事,丘处机卒后,清和真人尹志平为全真教主,他在元太宗七年(1235)九月到达平阳(今山西临汾),命在平阳的宋德方披云率众镂道藏经板。宋德方是在秦志安、何志渊的协助下据管州(今山西静乐县)所藏的金刻,搜罗遗逸道藏,校雠付刊的。金代管州庋有道藏,当即《大金玄都宝藏》,此处道藏在金末时未亡毁,宋德方即据此修刊元藏。宋德方总领编修《玄都道藏》之事,始于丁酉年即元太宗九年(1237),迄于甲辰年即元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1244),连同准备阶段,“始终十年,朝夕不倦,三洞灵文,号为完书”,受到很高的评价,影响也很大。诗词作品
雨霖铃高山流水。叹知音者,世间能几。终南万里,烟霞归去也,岁云暮矣。拄杖药炉经卷,除此外、有何行李。乐恬淡、清静家风,一片灵台莹如洗。就中妙处因师指。下工夫、战退无常鬼。匣藏三尺神剑,霹雳响、火龙飞起。天下升平无事,白云间、笑傲而已。名利客,不信长生,奔走红尘里。雨霖铃金莲七朵。自甘河等闲参破。丘刘谭马,孙王郝太古,许来同坐。两个披毡真侣,更漏泄、祖师因果。绽玉蕊、万朵齐芳,香满人间瑞烟锁。天元甲子休空过。正群仙出世交相贺。全真户牖深奥,端的处、要忘人我。枝派后分十九,住丹台、姓字名播。功与行,但欠丝毫,上界未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