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集合>朱希晦

朱希晦 简介

朱希晦

朱希晦 zhū xī huì

元代诗人

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本名朱希晦别名隐逸诗人
字号所处时代元代
民族族群出生地瑶川
出生时间去世时间
主要作品《自叹·匠石搜林弃樗散》、《和韵简天则上人》、《感怀·自叹颓然一老翁》、《客邸中秋对月》、《寄友·雨过溪头鸟篆沙》等
主要成就

同期其他诗人

  • 郑光祖

    郑光祖

    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 高启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虞集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行端

    行端

    (1254—1341)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 萨都剌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朱希晦[元](公元?年至一三七o年左右)字不详,号云松,乐清人。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初年。至正末,(公元一三六七年)隐居瑶州。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游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有荐于朝,命未至而卒。希晦著有《云松巢集》三卷,《四库总目》章陬的序,称他思致精深,词意丰赡。

贡献作品

朱希晦一生写诗千余首,多因物寄情,伤时感事之作,可惜大都散佚。明代永乐年间其子朱豳、正统年间其玄孙朱美,曾先后持朱希晦诗稿请人为之作序,而至嘉靖七年(1528)始由其七世孙朱谏(明吉安太守)将诗稿选辑为《云松巢集》三卷,刊行于世。清代将此诗集收于《四库全书》中,仅存诗一百八十二首。朱希晦在明洪武初年,以贤良被召进京,授官朝列大夫,不领朝命而归。归来后须发皓白,与四明吴主一、箫台赵新等游咏雁荡山,人称“雁荡三老”。晚年在芳岙山筑庐隐逸。草庐于芳岙山山腰偏下,坐北朝南,竹篁掩映,阳光充足,冬暖夏凉,环境幽静。大明洪武丙寅年十一月,朱希晦辞世,十二月朔,时任翰林院修撰问邑赵新撰《朱希晦先生志铭》中写道:“筑室芳岙,植松树数万株,以自蔽,因以云松自号,世事委之子侄,日与文士郑南屏、李槐堂、吴主一,啸傲云松间,商榷古今,抚琴作诗。”可见先生心态平和,飘逸活泼,识量远大。他临终时把仅有的少数田地如数供入祠堂作祭祀之用,虽有五子,只给所作《云松巢诗集》一部、端砚一方、古本《文选》一帙,遗嘱:“汝可守此,无忘我素志!”清庠生吴永佶,虹桥小乌石人,辑有《白龙山志》,有诗咏芳岙山朱希晦栖隐处:“神龙独上群蛇醢,孤鹤高飞凡鸟耻。浮埃四蔽天为低,偏有清风林下起。元季幅裂皇纲颓,尺土寸天纷战垒。四方底定待何时,雪白银刀妖血洗。腰袅不肯陷长途,少挟丹藜岩壑美。西风吹雪两鬓秋,宠公鹿门归在是。山如蟹螯屋若斗,芋区茶圃修良耜。种松千树白云飞,呼云万朵苍松里。云兮松兮结书巢,不放松云逐流水。幅巾布袍泉石心,著述纵横压雕儿。国基奠定诏求贤,有司荐剡拜丹陛。蒲轮下逮淮阳非,可怜明月沉海底。常论许教遗逸搜,清节如公真不死。”对朱公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栖隐处

芳岙山因为是朱公的栖隐处,600余年来瑶岙人对此山爱护有加。一度芳岙山古木参天,松林密匝,藤萝缠树,时有豺狼等野兽出没,禽鸟恋林,气象森森。解放后土改时,芳岙山树木遭砍伐,面目全非。如今为恢复美好家园,瑶岙人栽种了松树、桉树、樟树,修复了在遗址东侧的朱公陵墓,届时祭奠。

芳岙山

芳岙山是白龙山的支脉,位于瑶川东北三四里,山不高,最高处仅百米,呈U字型,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空气清新,山体平缓,土质松软,无悬崖峭壁。山下栽种着柑桔和茶叶,满目葱郁,苍翠欲滴。此山东挨横山,西接东馆,北通走马楼、江沿、方江屿,一股山泉从北向南流出,滋润百亩梯田。在此向南可以远眺阡陌纵横、水网密布、稻浪千重的虹桥平原,那优美的景色,仿佛是陶潜笔下的桃花源再现。凡是智者选择隐居地,都是水草丰美、幽静深邃的风水宝地,朱希晦就择此芳岙山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