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胜 简介

白胜 bái shèng
宋代诗人
白胜,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白日鼠”。原来是个闲汉,和晁盖等好汉一起智取生辰纲。案发后白胜被何涛、何清兄弟抓捕,熬不过苦刑,供出了晁盖等人。后来白胜在晁盖、吴用派出的梁山人马配合下逃出后,上了梁山。在梁山上,白胜虽然地位不显著,却参与了很多行动。一百零八将之一,大聚义时排名106位,为地耗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受招安后,在征讨方腊的路途中病死。
本名 | 白胜 | 别名 | |
字号 | 所处时代 | 宋代 |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 | ||
出生时间 | 去世时间 | ||
主要作品 | 《赤日炎炎似火烧》 | ||
主要成就 |
同期其他诗人
-
宋江
宋江(1073年—1124年),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在本书结局被朝廷立庙,因为十分灵验,得到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供奉。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人物经历
人物背景
白胜首次被提及是在《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晁盖、吴用、刘唐、阮氏三兄弟及公孙胜在郓城县东溪村晁盖家中聚义,打算一同夺取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此前晁盖梦见北斗七星坠在屋脊上,当时聚义的人数刚好七人,因此正应了“七星聚义”。公孙胜说,运送生辰纲的人马将经过黄泥冈的大路,晁盖便想起,在黄泥冈东十里路安乐村,有一个叫做白日鼠白胜的闲汉,曾投奔过他。而晁盖梦境中恰好还有斗柄上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吴用便说这个白光应该就是指这个白胜。这是白胜初次被提及的情形。吴用定好了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又决定以白胜的家作为安身之处。挑酒上冈
各类白胜画像(11张)根据吴用的计策,晁盖等人做好了准备,等待由杨志所带的押送生辰纲人马经过黄泥冈。但是小说的视角转向了杨志及其带领的十四个押送生辰纲的军汉、都管、虞候,因此没有描写白胜与晁盖七人接上头、以及布置安排的过程。杨志等人经过黄泥冈时,众人都又累又渴,然而杨志以该地强人出没为由,不准他们坐下休息,且态度粗暴,引起了那十四个人的强烈不满。正在争执之时,他们发现一群卖枣客商出现在对面,正是晁盖等七人假扮的。杨志一开始颇为防范,后来认为他们的确没有危险,便放松了警惕,与众人一起坐下歇凉。不久后,白胜便挑着一副担桶,唱着歌走上了冈子。歌词如下: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卖酒取纲
白胜扮作卖白酒的人,杨志手下那些军汉见了,都纷纷要买,被杨志以提防迷药为由喝止。接那七个“贩枣客商”假装要买酒,白胜假装不愿卖,最后经过一番“争吵”,白胜才表示“妥协”。那七人喝完了一桶酒,在价钱问题上再次与白胜“争执”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白胜与吴用配合,利用舀酒、丢瓢等动作,悄无声息地把迷药混进了另一桶酒里。军汉们见那七人放心喝酒,便又放松了警惕,连杨志也被他们迷惑,以为酒的确没有问题。于是便允许军汉们买酒,杨志本人也喝了一点。不久之后,连同杨志在内的十五个人,都在七人的“倒也”声中晕倒。而此时白胜已经事先挑着空桶走下了冈子。晁盖、吴用等七人用装枣子的车子把生辰纲的财宝装上,下了黄泥冈。白胜则分得了其中的一包金银。被迫招供
生辰纲被劫一事惊动了梁中书、蔡京和济州府。府尹派三都缉捕使臣何涛查办此事。恰好何涛的弟弟何清认得晁盖,并掌握了七人假扮卖枣客商的一些线索。何清和白胜同样都是赌客,因为这个原因,何清又找到了白胜的踪迹。他把这些情形都告诉了何涛。两人决定先将白胜捉拿。何涛、何清带人,在三更时分把白胜及其妻子从床上抓捕起来。白胜夫妻矢口否认生辰纲之事,公人们便挖开地面,找到白胜被分得的那一包金银。白胜夫妻俩都被押到济州府。府尹审问白胜,并对其施以酷刑,又说官府已经知道事情与晁盖有关,白胜打熬不过,只得招认自己和晁盖参与了此事,但说不认得另外六人。府尹便把白胜夫妇关押起来。后来郓城县押司宋江在官府捉拿晁盖之前,向晁盖报信,又有朱仝、雷横的配合,使得晁盖等人得以逃出。但是有两个庄客仍然被捉拿,并供出了吴用等六人的大致情况。于是府尹又把白胜取出,白胜没法,只能把七人姓名、绰号以及三阮的住处都说出。府尹将其口供与庄客所说对照,确实一致,便命何涛去石碣村抓捕。越狱上山
晁盖等打败了何涛,上了梁山。在梁山上经过林冲火并王伦等事后,晁盖成为寨主。这时白胜仍然在济州牢里。晁盖提出要将他救出来,吴用便派人买通牢里的人,让白胜方便脱身。后来白胜在吴用帮助下,越狱上了梁山。但书中交代这一件事时,已经是他上山几个月后了。梁山一员
上梁山后,白胜参加了梁山的各次大小军事行动。江州劫法场后,白胜是“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的好汉之一。攻打无为军时,白胜先入城策应,战功显著。后来三打祝家庄、打高唐州、打曾头市、打东平府东昌府等战役中,白胜都作为梁山将领一员的身份全力作战,有过埋伏、救应、报信等战功。但总体上并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表现,其在山上的地位也一直较低。梁山大聚义时,白胜石碣排名第106位,星号地耗星,职务为“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南征北战
梁山受招安后,白胜跟随梁山人马,参与了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的战争。大多数时候,他在军中的身份只是众多偏将中的一员,但是也偶然有一些惊险的战斗经历,例如在征辽时,白胜为了报信,曾经从山顶上滚下来。有的版本还有一首诗叙述此事:青石峪中人马陷,绝无粮草济饥荒。暗将白胜重毡裹,滚下山来报宋江。而在征方腊的战争中,白胜曾与时迁一起捉住了对方的独松关守将卫亨。人物结局
征方腊的途中,杭州瘟疫横行,白胜与其他五员将领一同病倒,后来病故。被朝廷追封为义节郎。以上情节根据120回本《水浒全传》内容概括,其他有些版本情节略有不同,如百回本无征田虎、王庆,各种简本的征田虎、王庆部分情节与120回本完全不同,金圣叹评点之70回本无大聚义后情节等。但涉及白胜的大部分内容,基本都是一致的。出处考证
白胜在《宋史》《三朝北盟会编》等史书中均无记录,在早期的水浒题材文学作品如《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及元杂剧水浒戏中也并无出场。应属于《水浒传》小说的原创人物。
人物评价
白胜在后世评论者眼里,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比较负面的角色,认为他不过一个闲汉,唯一的亮点就是在吴用的智取生辰纲计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梁山后基本上没什么突出表现,尤其是还曾有屈打成招、“出卖”兄弟的行为,接近“叛徒”。因此身为梁山元老却排在倒数一点都不冤。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评论者认为,白胜在严刑拷打之下,誓死不招,供出晁盖等人是在官府已经掌握人证物证的前提下,无可奈何才透露出极有限的信息。并不能算是叛徒。而且白胜上梁山后作战十分勇敢、机智,作为走报机密头领,完成过很多艰难的任务。他其实是一个有胆量、有本事、讲义气的好汉。
衍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