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行简 简介
白行简 bái háng jiǎn
唐代诗人
白行简(776年-826年)唐代文学家,字知退,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著名文学家白居易之弟。字知退。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白行简文笔优美,著有《李娃传》、《三梦记》等唐人传奇。白行简所作《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石窟发现,带回巴黎;后又经荷兰外交家高罗佩翻译成英文,名闻世界。另有名篇《滤水罗赋》。《李娃传》有弗兰兹·库恩翻译的德文译本。
本名 | 白行简 | 别名 | |
字号 | 字知退 | 所处时代 | 唐代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
出生时间 | 公元776 | 去世时间 | 公元826 |
主要作品 | 《春从何处来》、《金在熔》、《夫子鼓琴得其人》、《贡院楼北新栽小松》、《在巴南望郡南山呈乐天》等 | ||
主要成就 | 《大乐赋》 |
同期其他诗人
-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生平
唐德宗贞元末(805年),白行简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中,卢坦出任东川节度使,召他为掌书记。
元和十二年(817年),卢坦死,他便离开东川幕府,于次年春取三峡水路归浔阳,与他任江州司马的哥哥白居易团聚。白居埸曾写了《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和《对酒示行简》两首诗以记其事并庆贺他兄弟俩的重逢。
元和13年(818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白行简与白居易在江州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
元和十四年春,白行简随其兄白居易前往忠州,第二年(820年)又随兄回到京城长安,授职左拾遗,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长庆末年,振武水运营田使贺拔志岁终结课失实,朝廷诏命白行简复核,他把情况查实后,揭露了贺的舞弊行为,贺畏罪自杀。
宝历二年(826年)冬,白行简病卒,时年52岁。
文学成就
《李娃传》
史载白行简敏而有辞,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白行简以传奇著称。“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他有文集二十卷,可惜都已散佚了。他的传奇《李娃传》因著录于《太平广记》而得以流传至今。
小说略述天宝中荥阳公子某生赴京举秀才时恋上娼妓李氏,一年余资财耗尽,假母设计弃之,遂愤懑成疾,后沦为唱挽歌的歌郎。一次与人赛歌时为其父发现,责其玷辱家门,鞭打至昏死而弃之。生复得同伴相救,但浑身溃烂,沦为乞丐。
一日雪中哀叫,为李氏所闻,乃悲恸自咎,赎身而与生同居,勉其读书应举。生进士及第,授成都府参军。适其父任成都尹,乃父子相认。父感其事,备六礼迎娶李氏。十余年后生官至方面大员,李氏封汧国夫人。这个故事纯为虚构。在当时社会中,士人和妓女的爱情不可能有完满的结果,像李氏那样更异想天开。这个“大团圆”的结局回避了尖锐的现实矛盾,并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经常套用的一种模式。但它也确实反映了人们一种善良美好的愿望,即希望久经磨难的情侣最终得到理想的结合,而读者也从中对人生得一种幻觉上的满足。
《李娃传》是中国唐宋传奇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据说是应传奇名家李公佐之命而作。小说通过荥阳公子某生与名妓李娃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一对出身贵同截然不同的男女青年,经历百般磨难,终于赢得爱情幸福的主题,塑造了李娃这样一个社会地位低下,而精神境界崇高、感情真挚善良的妇女形象,对门第自高的荥阳公作了尖锐的嘲讽,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门阀制度的现实意义。直到今天,李娃的形象仍活在戏剧舞台上。
《大乐赋》
白行简所作《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以下简称《大乐赋》)堪称古今第一大奇文。
白行简所撰《大乐赋》出自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石窟,文中多用俗言俚语,这与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所主张的“老妪能解”、“童孺能知”的文风有关。此赋是古代用文学形式来叙写房中男女交欢的唯一仅见之作。其旨在叙人伦,睦夫妇,和家庭,明延寿保健之道,是难得的主旨健康的性文学之作。本赋开篇有一段总序性的文字。从儒家正统道德的角度阐明了研究男女之性的可取性和必要性。说明健康的性生活是人间这最佳乐事,作者认为,人间再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正如作者所说“具人之所乐,莫乐如此,故名大乐赋”。
第一段写少男少女的发育、怀春,以及行婚姻之礼,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人生所必须的。
第二、三段写作者所处时代贵族士大夫的新婚之夜及夫妻婚后如何进行性生活。文中主要描写了性交前的嬉戏,性交中的十动、十已等性交……
白行简还撰有《三梦记》一篇,见于原本《说郛》。三事皆篇幅短小,文辞简质,而情节颇为离奇。《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即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