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集合>钟嗣成

钟嗣成 简介

钟嗣成

钟嗣成 zhōng sì chéng

元代诗人

钟嗣成(约1279——约1360),元代文学家,散曲家,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寓居杭州。屡试不中。顺帝时编著《录鬼簿》二卷,有至顺元年(1330)自序,载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小传和作品名目。所作杂剧今知有《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等七种,皆不传。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

本名钟嗣成别名
字号字继先号丑斋所处时代元代
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大梁(今河南开封)
出生时间约1279年去世时间约1360年
主要作品《正宫·醉太平》、《凌波仙·钱塘人物尽飘零》、《凌波仙》
主要成就

同期其他诗人

  • 郑光祖

    郑光祖

    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 高启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虞集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行端

    行端

    (1254—1341)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 萨都剌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钟嗣成(约1279——约1360)。自署“古汴”(今河南开封市)人。一说杭州人。尚未成年之时,他便生活在杭州。说自己与赵君卿,“总角时……同里閈,同发蒙,同师邓善之、曹克明、刘声之三先生,又于省府同笔砚”(《录鬼簿》);朱凯也说他是“善之邓祭酒、克明曹尚书之高弟”(《录鬼簿·后序》)。其交游活动,也是以杭州为中心。知名曲家施君美,钱塘人;曾瑞卿,大兴人,家于钱塘;而钟嗣成和他的朋友们,便常“至其家”,“获闻言论”(《录鬼簿》)。而且,钟嗣成说睢景臣,“大德七年(1303),公自维扬来杭,余与之识”“居杭州”的周文质,尤其友情挚笃,钟嗣成说,“余与之交二十年,未尝跬步离也”(《录鬼簿》)。钟嗣成一生坎坷,“累试于有司,命不克遇,从吏则有司不能辟,亦不屑就,故其胸中耿耿者”。孙楷第考其“曾为江浙行省掾史”。其一生最大成就,是撰写了《录鬼簿》一书。该书记载了金元曲家一百五十二人,几使两代知名曲家,囊括殆尽。著录杂剧名目,已达四百五十二种,占了现存五百可考元人杂剧剧目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作杂剧七种:《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郑庄公》、《斩陈馀》、《诈游云梦》、《冯驩烧券》等,均佚传,仅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其中,有十九支小令为吊宫大用等十九位曲家而作,成为后人研究元曲的最重要的资料。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腾空宝气”。

凌波仙

吊陈以仁钱塘人物尽飘零,赖的斯人尚老成。为朝元恐负虚皇命。凤箫寒,鹤梦惊,驾天风直上蓬瀛。芝堂静,蕙帐清,照虚梁落月空明。

作品介绍

《录鬼簿》初稿成于至顺元年(1330年),元统二年(1334)后和至正五年(1345)后又作过两次修订,由原来的1卷扩充为2卷,所收作家152人,作品名目共400多种。书中所载作家分为7类:①“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包括董解元等31人。②“方今名公”,包括郝新庵等10人。以上两类多为散曲作家。③“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包括关汉卿等56人。④“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曲》吊之”,包括宫天挺等19人。⑤“已死才人不相知者”,包括胡正臣等11人。⑥“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包括黄公望等21人。⑦“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包括高可通等4人。书中对杂剧作家的里籍、生平、著述情况,大都有简要的介绍,它是现存元人记述元杂剧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录鬼簿》中的小传、吊词和《自序》、《后记》,表露了作者对戏曲创作的看法。他在《自序》中说,世间有“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的未死之鬼,亘古至今也有“著在方册”的不死之鬼。他认为那些“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包括艺人在内的杂剧作家,应同“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一样,是不死之鬼,他们的业绩也应该被记录下来,“得以传远”。作者对作家的评价也具有卓越见识,比如他将关汉卿列首位,而对郑德辉的评语则含有微词:“惜乎所作,贪于俳谐,未免多于斧凿。”

作品流传

《录鬼簿》流传的本子甚多,主要有手抄《说集》本1卷;明天一阁蓝格抄本2卷;明崇祯时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附刻本1卷;清康熙时曹寅《楝亭藏书十二种》本2卷;《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录的《录鬼簿》,是根据各本汇校而成的。天一阁本《录鬼簿》中,贾仲明仿钟嗣成吊词补作的关汉卿等82人吊曲,对不少作家的生平有重要补充。其中还提到元代戏曲作家的创作活动,如前期有“玉京书会”、“元贞书会”,后期有“武林书会”等,都值得重视。《录鬼簿续编》1卷,附抄于天一阁本《录鬼簿》后,约编成于明洪熙、宣德之际。编者一说贾仲明,一说无名氏。《续编》体例与《录鬼簿》相似,但未分作家时代,也无吊词。书中著录作家71人,杂剧名目78种,是有关元末明初戏曲史的重要材料,如对罗贯中、贾仲明人事迹的记载仅见此书,尤足珍贵。编有《录鬼簿》2卷,载元代杂剧作家小传和作品目录。是元代私家专科目录的名作,它以人类书,以剧作者为次,对每人都“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并列其著作,为后世研究戏剧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作于至顺元年(1330)。共收152人,作品400余种,书前有自序,开创戏曲专题目录之先河。所作杂剧今知有:《寄情韩翊章台柳》、《讥货赂鲁褒钱神论》、《宴瑶池王母蟠桃会》、《孝谏郑庄公》、《韩信涑水斩陈余》、《汉高祖诈游云梦》等7种。这些剧作,今均不传。还著有散曲,今存小令51首。

生平

钟嗣成(约1279——约1360)。自署“古汴”(今河南开封市)人。一说杭州人。尚未成年之时,他便生活在杭州。说自己与赵君卿,“总角时……同里閈,同发蒙,同师邓善之、曹克明、刘声之三先生,又于省府同笔砚”(《录鬼簿》);朱凯也说他是“善之邓祭酒、克明曹尚书之高弟”(《录鬼簿·后序》)。其交游活动,也是以杭州为中心。知名曲家施君美,钱塘人;曾瑞卿,大兴人,家于钱塘;而钟嗣成和他的朋友们,便常“至其家”,“获闻言论”(《录鬼簿》)。而且,钟嗣成说睢景臣,“大德七年(1303),公自维扬来杭,余与之识”“居杭州”的周文质,尤其友情挚笃,钟嗣成说,“余与之交二十年,未尝跬步离也”(《录鬼簿》)。钟嗣成一生坎坷,“累试于有司,命不克遇,从吏则有司不能辟,亦不屑就,故其胸中耿耿者”。孙楷第考其“曾为江浙行省掾史”。其一生最大成就,是撰写了《录鬼簿》一书。该书记载了金元曲家一百五十二人,几使两代知名曲家,囊括殆尽。著录杂剧名目,已达四百五十二种,占了现存五百可考元人杂剧剧目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作杂剧七种:《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郑庄公》、《斩陈馀》、《诈游云梦》、《冯驩烧券》等,均佚传,仅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其中,有十九支小令为吊宫大用等十九位曲家而作,成为后人研究元曲的最重要的资料。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腾空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