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和 简介

俞和 yú hé
元代诗人
浙江桐江人,字子中,号紫芝,寓居杭州。不仕,以书鸣于洪武初,学赵孟頫能乱真。亦能诗。
本名 | 俞和 | 别名 | |
字号 | 子中紫芝老人 | 所处时代 | 元代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 | 桐江 | |
出生时间 | 1307年 | 去世时间 | 1382年 |
主要作品 | 《如梦令·檐际犹余残溜》、《沁园春·儿汝来前》、《满江红口贞居开得月轩辛丑销夏记卷四元俞》 | ||
主要成就 |
同期其他诗人
-
郑光祖
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行端
(1254—1341)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俞和简介
冲澹安恬,隐居不仕。能诗,喜书翰,早年得见赵孟頫运笔之法,后返临晋、唐名家碑帖。行、草书,秀雅挺劲,酷肖孟頫。楷书高古风雅,颇有晋人风度。明桑悦云:“紫芝所书,深得松雪笔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献之于羲之也。”行、草逼真孟俯,好事者得其书,每用赵款识,仓卒莫能辨。洪武初,以书名于时。至正四年(公元1344)题李唐《关山行旅图》,故宫博物院藏有其二十年(公元1360)於黄冈之康园所临定武兰亭。附上俞和墓志,出处:钦定四库全书始丰稿巻十三(明)徐一夔撰○墓志铭(书法江湖听梧阁提供)俞子中墓碣钱塘俞子中之塟也五年于兹矣,而志墓之石未树,其友有为潭府臣僚者,以王有临池之好,取子中遗墨以献王,既览,若曰,以予而观其笔意,亦足以发,不可使此人泯焉无闻,王适遣使如浙,因赐钞若干贯俾其家,为石刻费,使者既至,召其孤授之,其孤既西向拜受,乃来谒余请铭,余与子中有交游之谊,固不得而辞,矧遇贤王貤恩於子中既殁之後,诚希遇也,扵凡文翰之士,亦与有光,何敢不铭之哉,子中为人,不尚表襮与俗,浮湛若玩世,然少时得见赵文敏公用笔之法,极力工书,书日益有名,篆楷行草,各臻于妙,一纸出,戱用文敏公私印,识之人莫能辨其真赝,至其临摹晋唐人法书,尤称妙绝,髙堂广厦,风日清美,賔友会集,酒数行後,濡笔伸纸,一挥数十行,波戈趯磔,转换神速,真有惊虵入草,飞鸟出林之态,已乃停笔按纸,诧众客曰,颠长史不我过也,人争购之以为珍玩,而雅不乐仕进,至正初,朝廷修辽金宋三史成书,移文江浙行省,缮写镂版,遣翰林应奉张公翥来视工,而行省叅知政事秦公从德任程督事,既开局,集儒生缮写,张公谓秦公曰,此朝廷盛典,字画惧不如式,宜得精书法如俞子中者校正,秦公是之,即日命有司奉币请子中入局,如式校正,时行省得自除未入流官,既竣事,秦公拟以学校官处之,子中固谢曰,某以国家有文事,効薄劳耳,不愿仕也,秦公以其有髙志.亦弗彊之,当是时,文章巨家如黄文献公溍,陈监丞旅,前後相继为江浙提学,每为文脱藁,必致子中书之,一时名胜亦莫不与子中游,而方外髙士若勾曲外史张公伯雨,以辞翰名世,与子中徃来尤宻,壬辰之乱,避地隣县之黄冈,啸傲于海风山月之闲者,久之,比还故庐,故旧雕谢,出门四顾,无复向时繁华,苐见山青水绿,则俛首蹙额,感慨系之,呼酒独酌,赋近体诗歌长短句,援笔书之以写其无聊不平之思,而其草圣犹飞动如初,其居有醉墨轩,尝属余记之,余未及为而竟铭其墓上之石,悲哉,子中讳和,别号紫芝生,本严之桐庐人,自其父章游钱塘,因家焉,娶杨氏,先十五年卒,子男三,长琮次璂次珩,女三,长适赵仁本,次皆适士族,以洪武十五年三月七日卒,享年七十有六,卒之月十又七日,塟于其县南山仙芝坞之原,铭曰 有德有艺,泊焉自守,不遇於生前,而遇於死後,岂其用之也薄,故其发之也厚,理有固然,又何足究,有石如圭,永贻不朽。再附友人赠俞和诗:(书法江湖field_tian提供)一翦梅寿俞子中紫之(疑为芝)(元凌云翰)苍颜白发称乌纱。瘦似黄花。清似梅花。窗吟山月乐无涯。知是儒家。知是仙家。紫芝服食胜胡麻。不爱繁华。却爱年华。词成笔底是龙蛇。寿酒流霞。寿□成霞。题醉墨堂,为桐江俞子中赋(明张昱可闲老人集卷一,四库全书本)世称草圣惟张旭,气在神先从所欲。醉来捉笔走风雷,电掣长云夜相逐。健於大野战蛟龙,媚似轻波浴鸿鹄。由唐至今几百年,笔法竟尔失其传。芝翁乃若神所授,亦以醉墨题堂前。晴丝罥空王逸少,生蛇绊树黄庭坚。笔法不必问高闲,笔势不必询怀素。纵横迟疾心自知,曾见公孙大娘舞。
俞和《篆隶千字文》
故宫博物院藏有墨迹《篆隶千字文册》及自书诗卷和临张芝帖等。《篆隶千字文》是其篆书和隶书分体间书的书法杰作。纸本墨迹摺裱册页。每幅纵21厘米,横24.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凡37页,295行,正文每行7字,首尾之题字每行字数不一,共计2063字。款署“天爵贤良嗜予篆隶,因书此为赠。时至正甲午岁冬十一月三日也。清隐散人俞和识。”此册为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俞和四十八岁时所书。此篆隶《千字文》,书法结构简练随意而无匠气,笔秀雅而挺劲,与世流行之六体千字文比较,自有书卷气。册上有清内府鉴藏印九方,并有河南商丘陈氏收藏之印多方。《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俞和作品欣赏
明王世贞《题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遂与仲温并驱。”(仲温,明书家宋克,号南宫生,俞和字号紫芝生,是以为记。书法江湖处天辑)明桑悦评:“紫芝所书,深得松雪笔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献之之于羲之也”